文:白奇(水鏡政經學院)台灣要先鞏固自己才有機會拯救他人這篇文章將談到台灣長期受中共資訊影響的現實,也會提到香港問題成為中共內部鬥爭的手段。
這本六四紀影出版前就招來中南海中央辦公廳嚴重關切,包括鄧小平和陳雲等最頂級大老家族後代強烈反彈,本欲香港印行兩萬本也遭中央派人扣押、賠償工本費了事。持平而論,曾在副總理任上自稱「學徒工」的李鵬,能力上無法勝任這龐大國家系列中央公職,非僅龍羊峽壩上對抗黃河決堤不利,重中之重的外交事務更遠超過平庸無奇的李鵬頭腦掌握。
小組成員除了副手吳學謙,比較有名的還有後來的外交部長錢其琛,和港澳辦頭子、掐住香港咽喉的姬鵬飛等。《李鵬六四日記》只是其一,從媒體管控、網路屏蔽再至六四屠夫們的太子黨後人,每每塗脂抹粉,這種欲想逃遁審判之心態昭然,也從此我們可以說李鵬人生最重要事件、最大敗筆就是天安門那夜主張殺害自己國家年輕學子。我們或許可以歸類他的崛起落點於中共中央喜歡提拔政二代,特別是烈士遺孤的傳統,早年的李鵬雖不出眾然謙恭有禮,加以劉瀾波提拔和人生運勢轉折、終而能夠入主中南海紫光閣。兩年後13歲的李鵬則正式展開在中共老巢延安的生活和就學。蓋周恩來於1939年在重慶收留李鵬,這是李鵬後來一輩子拿來說嘴且受人矚目經歷
1987年,六四屠夫的政壇之旅來到最高峰,踵繼趙紫陽出掌中國國務院總理,旋接手原由李先念領銜的中央外事小組。貪瀆、低劣、浮華著名的李鵬子女延此而論談談上揭六四屠夫後代。然而,這些目標單憑俄羅斯的一己之力顯然無法達成,主要原因在於根據俄羅斯法律規定,僅有國有能源公司——俄羅斯天然氣公司(本文簡稱Gazprom)和俄羅斯石油公司(本文簡稱Rosneft)——才有權利對大陸礁層的資源進行開發,但俄國的國營公司並不具備必要的技術(尤其是離岸開採)。
禁止艾克森美孚、BP等公司與Rosneft在能源科技和服務領域有所合作。文在寅指出,「新北方政策」和俄羅斯的「向東看」政策不謀而合,且兩者的交會點正是北極與遠東地區。相較中國或是韓國,日本的北極戰略缺乏明確方針,在國家定位與目標上也較為模糊。該政策的兩大目標在於穩定資源的進口與鞏固北方航道的利益,而韓國便是希望透過「九橋戰略」的倡議,在天然氣、鐵路、港灣、電力、航道、造船、農業、水產、工業園區等九大面向,與俄羅斯進行多層次的合作。
此項倡議也在2017年11月文在寅與俄國總理梅德維傑夫於馬尼拉會晤時再次獲得確認。據日本知名北極研究學者礪波亞希稱,在三期《海洋基本計畫》於2018年頒布後,日本的北極戰略主要以科學技術、基礎研究和國際合作為支柱,並以經濟利益為其戰略核心。
與西方國家關係惡化導致北極開發的進程嚴重落後,迫使俄國只得向東到國土的彼端另覓合作夥伴,現在看來當時訂立的政策目標也顯得過於樂觀川普與「有色四人幫」的對決,是誰得利? 在美國本土以外的排外戰爭裡,川普上次選前的政見宏圖,並沒有得到足堪連任的成效,尤其在規模最大的中國戰場上遭遇挫敗,而朝鮮問題,伊朗問題亦皆無戰利品可供炫耀。這個時候的川普,支持度已逐漸被民主黨競爭對手超越,他別無選擇,只能回防自己最熟悉的本土戰場。在美國戰場裡,川普再度祭出種族主義,痛擊民主黨的弱點——年輕好戰卻無謀略的「有色四人幫」,並快速取得成效。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由於經濟政策沒有獲得成功,影響了文在寅的支持度,因此2020年的國會選舉執政的共同民主黨選情吃緊。許多中下階的白人,在民主黨主政下的各種平權運動裡不但喪失了社會優勢,連種族自尊都不保,川普是唯一能抗擊這股「自由妖風」的政治領袖。台灣的蔡英文,毫無懸念地用各種方式,煽動選民的排外意識拚連任,而香港的林鄭月娥,也正在排外情緒高漲的民粹浪潮中掙扎求生。韓國的文在寅,當然也以相同的排外手段回應日本,以累積下一次選舉的能量。
文:雁默 人,就是自帶偏見的動物,所以只要是討論「人」的歷史,絕無可能客觀,現代普選民主制度所產生的國家領導人,往往也都是某一種或多種偏見的勝利者。文在寅增強兩韓問題參與感的表現,使得共同民主黨在2018年地方選舉中大勝,卻也是弱化日本參與感的主因。
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日本年輕選民的政治冷感,以及文在寅的相對自制。現代日本人的民族情緒與政治熱情,遠不能與韓國比擬,安倍使用比美國更細膩的手法往韓國的痛點招呼,意在將科技、國安、外交、經濟四把火合而為一,點燃韓國民族情緒,以刺激日本民眾的民族主義與參政熱情。
「他們得了便宜還賣乖」,這就是積蓄在保守美國選民心理已久的排外情緒。上述地區,不過是全球排外風潮的一部份。民主黨則不得不全黨保護「有色四人幫」,被迫陷入川普設定的優勢戰場。印度戰場,東盟戰場,也沒馴服了哪個國家,接下來的歐洲戰場,日韓戰場,恐怕也很難取得壓倒性勝利,頂多維持「體面退兵」。對政客而言,選民的排外偏見極為好用,成本低,效果高,見效快。同樣都懂選舉,文在寅顯然不想在此時刻為安倍的排外戰術加分,刺激投票率,而會等到自己(政黨)面臨選舉時,才會揮出排外重拳,增強民族主義能量以吸票。
傳說中的邱吉爾名言——對民主的最佳反駁,就是和一個選民談話五分鐘——暗示在這五分鐘內,你會聽到各種偏見所顯示的無知。要論在政治裡無往不利的偏見,「排外偏見」恐怕就是吸票冠軍,在野者以仇恨動員排外的方式奪權,執政者以同一種方式鞏固權力,例子多不勝數。
日本的安倍,才對韓國發動科技戰展現民族自信與對外強硬形象,並成功地為所屬政黨獲得勝選。而在他的時代,最好用的工具就是民族主義排外。
我們身處的時代,不只是貿易保護主義大行其道,在這個表層下,排外偏見是滋生各種保護主義土壤。事實上,找「有色四人幫」下手,川普算得精準,因為對傳統美國人來說,這些自由左派的「幼仔」,根本不知天高地厚,理想主義衝腦,在自由派的保護下自由過頭,甚至敢在美國本土以社會主義挑戰自由主義,連民主黨資深政要都頭痛不已。
如果對外掀戰是重振「美國偉大」的「自信之戰」,那麼重振白人自信的種族戰場就是聖戰。對安倍政權而言,川普的「排外戰爭」是一種啟發,也是一種掩護,日本可以選擇在自由貿易的理念下自立自強,也可以選擇以貿易保護的手段壓抑韓國崛起,安倍在選舉時刻選了後者,因為美國已經幹過同樣的事,追隨者相對就不突兀,美國也沒有說教的正當性。因此安倍這次出重手,對文在寅而言未必是利空,而可能讓他得以將經濟問題轉移到「日本打壓」,或是訴諸科技民族主義,加碼歷史仇日情結,大玩「排外牌」回補支持度。再者,對於文在寅一再以民族主義跟日本過不去,並在朝鮮問題上排擠日本參與,戰略焦慮感也可激發民族情緒,安倍以「反孤立」的概念強調外交與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以平衡日本民眾對經濟問題的過度在意。
科技焦慮下的安倍與「韓國魂」 經濟問題雖然是日本歷次選舉的重心,但日本的外貿建立在高端技術,鄰居韓國的科技崛起則一再挑戰日本的「技術自信」,科技焦慮感很容易形成民族情緒。作為右翼,安倍圖的是在選舉中一舉達到三分之二修憲席次,不過,選舉結果執政黨雖然順利過半,卻沒有跨過修憲門檻。
種族保護主義,科技保護主義,政體保護主義,思想保護主義,居民保護主義,環境保護主義,內裡都有程度不一的排外成分,究其實,也都是偏見:他們在攻擊我們,弱化我們,侵蝕我們,統戰我們,傷害我們,排擠我們,偷竊我們,他們不是我們。川普在海外沒得到的勝利,必須在本土戰場補足。
美國的川普,正在將種族主義當作特效藥,回春他的支持度現代日本人的民族情緒與政治熱情,遠不能與韓國比擬,安倍使用比美國更細膩的手法往韓國的痛點招呼,意在將科技、國安、外交、經濟四把火合而為一,點燃韓國民族情緒,以刺激日本民眾的民族主義與參政熱情。
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日本年輕選民的政治冷感,以及文在寅的相對自制。科技焦慮下的安倍與「韓國魂」 經濟問題雖然是日本歷次選舉的重心,但日本的外貿建立在高端技術,鄰居韓國的科技崛起則一再挑戰日本的「技術自信」,科技焦慮感很容易形成民族情緒。如果對外掀戰是重振「美國偉大」的「自信之戰」,那麼重振白人自信的種族戰場就是聖戰。傳說中的邱吉爾名言——對民主的最佳反駁,就是和一個選民談話五分鐘——暗示在這五分鐘內,你會聽到各種偏見所顯示的無知。
韓國的文在寅,當然也以相同的排外手段回應日本,以累積下一次選舉的能量。種族保護主義,科技保護主義,政體保護主義,思想保護主義,居民保護主義,環境保護主義,內裡都有程度不一的排外成分,究其實,也都是偏見:他們在攻擊我們,弱化我們,侵蝕我們,統戰我們,傷害我們,排擠我們,偷竊我們,他們不是我們。
在美國戰場裡,川普再度祭出種族主義,痛擊民主黨的弱點——年輕好戰卻無謀略的「有色四人幫」,並快速取得成效。印度戰場,東盟戰場,也沒馴服了哪個國家,接下來的歐洲戰場,日韓戰場,恐怕也很難取得壓倒性勝利,頂多維持「體面退兵」。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由於經濟政策沒有獲得成功,影響了文在寅的支持度,因此2020年的國會選舉執政的共同民主黨選情吃緊。作為右翼,安倍圖的是在選舉中一舉達到三分之二修憲席次,不過,選舉結果執政黨雖然順利過半,卻沒有跨過修憲門檻。
发布评论